向天湖

向天湖

神仙谷

神仙谷

鹿場

鹿場

  • 柒、山原清麗的景區-東河旅遊線

  • 註:圖片部分請看南庄相簿之向天湖專輯
    東河村,是南庄鄉面積最大的村莊,位在東區的崇山峻嶺中,景色優美;由於土石流的經常肆虐,所以在民國六十五年,原風美村的鹿場、鹿湖、鹿山、石壁等四個部落的居民,曾集體辦理過遷村,並將風美村裁撤,併入東河村,因而形成目前東河村寬闊的幅員。
    東河旅遊線,是南庄一條山景清麗的風景動線,可惜時常受到大自然的反撲,道路破壞,而成為山中的孤島,這是南庄旅遊市場的無奈,也是當地居民無法避免的痛,像今年艾利颱風,便又造成路基坍方,交通又不通了,復舊可能又要一段時日。

    一、向天湖

    這是一座高山小湖泊,因為仰向天空,所以稱為「仰天湖」,後來才改為現名的。海拔七三八公尺,精緻可愛,尤其湖光山色,美景天成,常有雲霧奇觀。湖據高山,為賽夏族矮靈祭(賽夏族語稱為巴斯達隘,巴斯是祭典,達隘是矮人的意思)祭場所在。
    矮靈祭,是目前存在的最原始、完整、純樸的原住民民俗祭典,固定二年一小祭,十年一大祭,通常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左右舉行,確切日期,由兩群長老,在兩河交會處商議決定。祭典時,南群早一天舉行,北群則晚一天,共狂歡四天三夜,儀式分為迎靈、娛靈、送靈三層形式。
    矮靈祭是一種很特殊的祭典,跟一般的豐年祭是不同的,它具有祈天、敵首、播種、懺悔、贖罪、感恩等,頗為複雜性的內涵,根據資料,矮人曾教導賽夏族耕稼,但卻被賽夏族人殺害,因此懺悔、贖罪、感恩的意義特別重大。
    在這裡,試著來談一談賽夏族。賽夏族人口約四千人,是台灣原住民九族中,人數較少數的族群,傳統姓氏,都與大自然有關,並有紋面的習俗,受泰雅族影響,亦屬於父係社會。族群分布,以鵝公髻山和橫屏背山之脊線,分為北、南兩群。
    北群是新竹縣五峰鄉大隘社的十巴兒、夏埔、碑萊,又稱「大隘群」;南群在南庄鄉東河村瓦羅、卡拉灣,蓬萊村的巴卡散、阿米希,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、馬陵、坑頭,獅潭鄉百壽村等地,故又稱「東河群」。
    目前,政府在湖上蓋了一棟很堂皇的「賽夏族民俗文物館」,擬陳列賽夏族的民俗文物;據報載,因為文物的蒐集困難,很多蒐藏者都不願意割愛,所以完工了二年多,仍未開幕,現在,僅完成多媒體放映室的設備。
    這一棟「賽夏族民俗文物館」,共三層樓,二、三樓為展覽場,一樓則已經出租經營咖啡屋及餐廳,因為館建在湖上,將來廢、餿水的排放,可能會造成湖的污染,公部門如果不注意這個問題,到時,向天湖變成一池臭水,再回頭來整治,向天湖或者已經是落日黃花了。
    遊向天湖,可以採取步行方式,繞湖半圈,約三十分鐘,繞一圈,則約六十分鐘,會經過賽夏族的部落,很有風味,而且杉木高聳天際,林相優美。
    向天湖之美,除了賽夏族部落的那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之外,更由於濕氣高,而且低溫,所以晨昏的景色,變化很大,有時艷陽高照,但一到傍晚,頃刻間,又變成煙霧瀰漫,伸手不見五指的霧鄉,非常奇特。

    二、三角湖

    三角湖位在東河村,是山谷溪澗中,有一塊大巖盤,因水流長年侵蝕成一個大潭,形狀像三角形而得名,曾經是農委會、省民政廳、縣政府、及鄉公所等各級政府,為改善原住民生活,而開發的休閒農場。
    原來的規模很大,分為六個區域,後來因為發生遊客戲水意外,而停止營業,目前乏人整理,蔓草叢生,但仍有很多遊客進入玩水。
    附近谷地,石巖峭壁,綠蔭遮空,景色幽深,雖然九二一大地震時,山壁略有塌方,並無損其清麗的姿容,遊客如進入玩水,要注意安全。

    三、石門

    位在大東河中段,大東河河床到了這裡,忽然穿越石壁而出,而造成一線的石縫,河水便是經過這個石縫,再繼續往下流,整個景色非常奇特,因為這個縫不大,而且是直立的、上窄下寬的三角形石洞,很像一座門,人們便把它稱為石門,由於道路離河底很高,所以只能遠遠觀賞。
    如果你想親近石門,可以從下游石門大橋對岸的橋頭,緩步沿著河底,溯溪而上,即可到達石門,彼此距離不遠,但要注意安全。其實政府為因應觀光,似可在河岸,整理出一條清爽的步道,讓遊客步行,既安全、又可以達到觀光的效果。
    十幾年前,我造訪石門時,看見河流中,潺潺的河水,由石門汨汨而出,清澄無塵,時當清晨,但見一道曉光,從石縫中投射在水中,泛出翠煙似的光芒,飄飄邈邈,幽意無限,至今難以忘懷。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,政府在石縫中,築了一座水泥的攔沙壩,以致稍乏原來幽深的景緻了。
    最近報載,基於居民的要求,林務局已經把門口的攔沙壩打掉,舖上石塊,但仍留下右側沒有用途的狹長水泥駁坎,似乎為德不卒。
    元、謝宗可的吟水詩,也許能道出它的美,詩曰:

    新綠粼粼漾淺漪 織成春色上苔衣
    一池碧暈兩初落 千疊翠鱗風更微
    淨殼光搖湘女鏡 輕羅影動水仙機
    何如袖取并刀去 剪得吳淞半幅歸

    四、神仙谷

    由石門到鹿場的途中,在風美溪和比林溪兩河交會處,是一片巨石河床,大約有數百坪,河流到此,忽然下陷約二十公尺,形成大瀑布,據說昔日是原住民水葬的地方,稱為死亡谷,名稱不雅,後人才改名神仙谷。
    十幾年來,筆者走遍南庄地區,認為神仙谷可以稱為是「南庄第一景」,
    景色雄偉,如果再溯風美溪而上,更能欣賞到多層次的瀑布,景色殊美。
    這裡特殊的地方,在於懸谷分上下兩層,其中有六、七層的巖階,水流由上層傾瀉而下時,造成多道奔騰的水瀑,姿態各異,真是難得的景觀。
    雖然景色奇美,但是隱藏的危險性卻頗高,由於河床是整片的巨岩,岩面經過河水侵蝕,變成高低不平、線條優美的河道,因為長年日曬,岩石上長滿青苔,非常的濕滑,有很多遊客下河玩水,便因岩石的濕滑,一不小心滑倒,被水流沖下懸崖,前後已有多起,民國九十二年初,又發生戲水的意外,有二人喪生,所以鄉公所,曾暫時把它關閉,禁止遊客進入。
    既然神仙谷具有「南庄第一景」的魅力,長久關閉,非常可惜,應該予以開放,並豎立指標,方便前往;更應規劃旅遊安全區域,建構觀賞棧道,才是根本的解決方式。
    雖然,目前政府已經在河岸完成了一段木棧道,但空間實在太小,此外,把原來山坡上的涼亭拆掉,實在非常可惜,因為遊客的容納量,會因而減少,所以如果遊客超量時,容易發生危險,政府應該要事先考慮及之。

    五、鹿場、風美瀑布群、鹿湖

    鹿場,是泰雅族原住民的聚落區,泰雅族語稱為「久布是」,位在風美溪畔的溪谷平台上,依傍著風美溪的巨岩峭壁,地點高亢,景觀深遠,有溪瀑、懸崖、雲海、叢林等景觀,尤其山巒疊障、雲霧缥緲,觀雲是最快意的享受。明、楊榮「瓊島春雲」詩,可以讓你感受到它的美,詩曰:

    仙島依微近紫清 春光澹蕩暖雲生
    乍經樹杪和煙濕 輕覆花枝過雨晴
    每日氤氳浮玉殿 常時缥緲護金莖
    從龍處處施甘澤 四海謳歌樂治平

    泰雅族,是原住民九大族中,人口最多的一族,全省約六萬六千人,由於受到其他族群文化的侵入,致原來具備的文化特質,喪失殆盡,所以在民國七十九年,族群有感於文化消失的壓力,特地推出重整過的泰雅族豐年祭,才讓沉寂已久的泰雅族豐年祭,重新振作起來。
    鹿場被發現它的美,是在十幾年前,一家汽車公司,在休旅車的廣告片中,將它空靈的美景,顯現在畫面上,並稱之為「東方的瑞士」,而名氣大燥,從此,訪客絡繹不絕,而成為旅遊的景點,標高850公尺。
    據說,昔日泰雅族民追捕野獸時,發現這些野獸,以鹿為多,所以取名為「鹿場」,雖然現在整個山區,仍是原始森林覆蓋著,但是已無鹿的蹤跡。
    鹿場,在三十幾年前,因為生態的破壞,山土崩榻,曾造成集體遷村、不堪回首的往事。近幾年,由於山林重獲生機,生態逐漸恢復,泰雅族民便又回到他們的舊地,重整家園。
    由於政府觀光政策的積極推動,訪客陸續光臨,一些原住民,便在路旁蓋起鐵皮屋,販賣餐飲和土產品,而形成一條長約百公尺的熱鬧市廛,因為沒有規劃,顯得雜亂無章。
    十幾年前,名作曲家涂敏恆,曾作了一首「鹿場之歌」,歌詞是這樣的:

    走過千山,涉過萬水,來到這地方;
    天蒼蒼,野茫茫,清風吹花香;
    我們的祖先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;
    我們要繼承祖先的偉業,達成理想;
    鹿場、鹿場,我的故鄉,
    我日夜都在期盼,日夜都在嚮往。

    鹿場,在秋冬時,出產甜柿,另外,也是一葉蘭及高冷蔬菜的產區。附近有風美溪瀑布群的景點,整段風美溪谷,激流澎湃,如天際雲雨,水絲飄灑在巨石上,飄痕斑斑,潤濕了一地的特殊苔蘚景觀,由鹿場步行前往,約四十分鐘。
    鹿場,同時也是前往加里山登山口的必經地點,和最後的補給站,由這裡開車到登山口,約二十分鐘,不但路陡,且路況不是很好,小轎車較不適宜。
    其他尚有「鹿湖」的聚落,在尚未到鹿場的岔路左轉即達,是泰雅族原住民生活原貌最完整的村落,僅有溪谷的水聲,但無湖景。